年收入超10亿美金?openai 的“赚钱戏法”-k8体育

知识 2024-07-17 01:23:20 2735 7

  文丨郝鑫 刘雨琦

  编丨刘雨琦

  “我当时见到他不到三分钟,赚钱戏法就在想,年收啊,入超19岁的亿美比尔·盖茨估计也就这样了吧!”

  在yc创始人paul graham(格雷厄姆)的眼里,28岁的赚钱戏法sam altman与19岁的比尔·盖茨一样,名校肄业、年收特立独行、入超坚信世界可以被改变,亿美利他主义与极致野心相交织,赚钱戏法但altman更为激进,年收野心甚至超过了硅谷能容纳的入超边界。

  算起来,亿美格雷厄姆是赚钱戏法altman第一位伯乐,2014年,年收altman被格雷厄姆选中,入超担任创业孵化器ceo。而众所周知,altman成立openai后,找到了他的第二位伯乐:微软现任ceo纳德拉。

  事实证明,altman确实是一匹千里马,altman接任yc孵化器ceo的5年里,开辟了多项新业务,带领yc总市值冲向约1500亿美元,投资网络覆盖4000多个创业园区以及1900多家公司。而时至今日,一直在双向极端评价中的openai,也初步交出了成绩单。

  8月30日,据外媒《the information》消息,openai 预计在未来 12 个月内,通过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及其计算能力,将获得超过 10 亿美元的收入。

  消息一出,一片哗然。

  毕竟早在3个月前,openai还挣扎在“生死线”,印度新闻媒体平台analytics india magazine的一份报告中称,openai仅运行其人工智能服务chatgpt每天就要花费约70万美元,openai目前正处于烧钱的状态,若不加速自身商业化进程,很有可能在2024年底不得不申请破产。

  这种推测并不是捕风捉影,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,openai营收约3600万美元,但这一年,他们花掉了5.44亿美元,也就说,光去年一年,就净亏5亿美元。

  一直被喻为“吞金兽”的openai突然开始有了规模化营收,这让所有人心生疑窦:altman究竟变了怎样的生钱戏法?

  更重要的是,openai是大语言模型商业潜力的晴雨表,探寻openai营收奥秘的同时,也揭开了人们期盼已久的,通用大模型商业化的“潘多拉魔盒”。

 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,提振信心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一旦openai的商业模式跑通,给行业树立了新的模版,预计很快,便会再掀起一波“百模商业化大战”,推着agi火速进入第二阶段。

  openai的商业版图

  openai从推出chatgpt的那一刻,就以猎人般的毒辣目光盯上了商业化。

  去年11月30日,gpt-3.5横空出世。仅两个多月后,openai便火速开启收费模式,上线chatgpt plus订阅计划。

  今年5月以后,openai在商业之路上越走越远,频放“大招”:

  5月15日,推出chatgpt ios应用程序。

  5月31日,全面开放了gpt-4第三方插件功能(plugins)。

  6 月 21 日,被曝计划推出一个类似“app store”的大模型商店。

  6 月 23 日,被曝计划推出chatgpt版“个人工作助理”。

  8月29日,openai发布功能完全对标bing chat的企业版chatgpt。

  (图源:openaik8体育官网)

  据openaik8体育官网显示,目前,其产品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是以api为主的产品,其中包括可调用gpt模型、dall·e模型(文生图模型);whisper(语音识别模型)和为开发者提供的chat(对话)、embeddings(向量化)、analysis(分析)、fine-tuning(微调)功能;一类是以chatgpt对话机器人为核心的产品,分为个人版和企业版。

  基于openaik8体育官网资料以及对公开资料的整理,光锥智能发现openai目前主要有两大收入支柱。

  首先是chatgpt诞生以来,openai最依仗的按api调用收费模式。在该模式下用户几乎可以使用openai所研发的多模态能力,贯穿底层大语言模型、模型部署、模型开发等过程,且价格也十分友好,每次调用只需几美分。openai官方并未具体划分使用者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,但据外媒报道,除了大量个人用户外,jasper、slack、salesforce、摩根士丹利等知名企业都是其早期用户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个收费模式之下,openai还向其最大的“金主”微软提供了包括编码、gpt-4、文生图、chatgpt等多项功能,并融入进微软云服务、搜索、办公软件等多款产品中。openai能从中收益几何尚未可知,但以azure云业务为例,微软使用上述openai功能的成本与报价一致,同时,openai的所有技术还在微软的azure云基础设施上免费运行。

  其次是以chatgpt产品为主的订阅收费制。早期openai以免费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训练数据,也凭借此,在9个月内,刷新tiktok和instagram的用户增长数据,成为最快达到1亿用户数的应用。

  为微软“做嫁衣”、给用户“尝鲜”,毕竟不是openai的最终目的。想要盈利就要找到提升付费率的方式。6月,chatgpt用户数越过峰值后出现下滑,openai便开始将经营思路从c端转向b端,试图“抢”金主的生意。

  openai方面表示,不少大型企业对其企业级新品感兴趣,自chatgpt推出以来,已经被超过80%的财富500强公司团队采用,包括block、canva、雅诗兰黛、普华永道等大型企业也已提前试用了chatgpt企业版的beta版本。此后,openai也将针对小型机构推出chatgpt商务版本,并提供更多定制化选项。

  据光锥智能了解到,chatgpt面世以来,最令人期待的,当属企业版。在一直被诟病“数据隐私安全”之后,openai对产品做出了调整。

  chatgpt企业版目前有openai最先进的语言模型gpt-4驱动,企业用户拥有优先访问gpt-4的权利并取消了使用上限,执行速度相比普通gpt-4提高了两倍。此外,企业版允许输入更多的内容,上下文窗口扩大到3.2万个token、约2.5万个单词。

  openai承诺,客户的提示语和其他所有数据都不会被用于模型训练,用户可以控制数据的保留时间,任何已删除的对话都会在 30 天内从chatgpt的系统中被自动删除。

  另外,在部署方面,企业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控制平台,能够批量化地管理使用人员,包括单点登录、域验证以及包含使用统计信息的仪表板等,适合大规模可扩展的部署。同时也增加了向量化工具、高级数据分析工具等全套工具链的配套使用。

  以此观之,openai正在试图从以前低收费、低频率的按token收费的api模式,转向高定价、高粘性的2b订阅收费和定制化k8体育的解决方案收费的多样化收费模式。

  越增长,会不会越亏损?

  营收增长,也并不意味着openai真正开始赚钱,毕竟10亿美元在openai的投入成本中,也只能是“洒洒水”。并且全面开启商业化后,随着openai用户量和gpt4持续研究对算力的需求,成本会随着用户规模持续上升,不少科技公司都难以摆脱“营收越增长越亏损”的魔咒。

  openai的高成本有目共睹。据光锥智能梳理,目前openai的成本投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
  人才成本:openai在旧金山拥有375名常驻员工,其中大部分都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大佬,光是每年给他们开的工资就要2亿美元。据国外薪酬网站调查,openai软件工程师工资待遇的中位数是92万美金。

  训练成本:有数据显示,他们训练一次gpt3就花费了460万美元,相应的云资源成本差不多也是9位数(也就是上亿)。另据半导体咨询研究公司semianalysis数据显示,如果openai云计算的成本是差不多1美元/每a100小时的话,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,仅一次训练的成本大约是6300万美元,这还不包括所有的实验、失败的训练和其他成本,例如,数据收集、rlhf、人力成本等。

  推理、运营成本:援引《福布斯》报道称,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的运营费用或推理成本“在部署任何合理规模的模型时都远远超过训练成本”,“事实上,chatgpt的推理成本每周都会超过培训成本”。

  投资: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,年初,openai通过微软和其他投资者支持的1亿美元创业基金投资了至少16家公司,其推出的加速器converge,投资了10家公司。光锥智能也发现,今年上半年,openai以企业名义公开投资的次数达到了3次,在它之前是微软、谷歌、英伟达一众老牌公司。

  收购:8月17日,openai宣布收购了一家名叫global illumination游戏公司,据悉这是openai自2015年创立以来的首笔公开收购。

  据公开资料显示,自openai成立至今,光是被投资就收到了150多亿美元,用来填补高成本训练、开发大模型的“窟窿”。

  通往agi的目的地,openai的确需要钱,但“烧钱”就像个无底洞,“流血”可能也换不来增长,正是因为如此,openai才要加快商业化进程。

  但有营收也不意味着扭亏为盈。方正证券曾根据公开数据,仔细计算了chatgpt的相关指标,分析中指出:openai盈利的总逻辑是提高gpt-4付费比例,降低gpt-3.5成本,后者是openai最主要的成本来源。

  在gpt-3.5成本压缩的情况下,如果日活月活比例达到35%,月活付费率突破12%,或能实现盈亏平衡。对于压缩成本后的gpt-3.5模型和gpt-4模型,若月付费率每月提升0.5%或能扭亏。

  截至2023年7月12日,chatgpt网页日访问量已基本持平,维持在五千多万。截至2023年6月19日,openaichatgptios端美国地区前30日平均日活跃用户94.6万人。

  data.ai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19日,chatgpt ios端5月21日-6月19日美国地区平均日活用户量约94.64万人,累计付费用户数约为4.13万人。因此日活付费率(月付费用户数/日活跃用户)约为4.36%(4.13÷94.64)。据 questmobile数据,百度app日活月活用户比例为37%左右,因此如果chatgpt日活月活比例为37%时,月活跃人数约为255.78万(94.64÷37%),此时月活付费率(月付费用户数/月活跃用户)约为1.61%(4.13÷255.78)。

  以上数据说明openai的商业化仍道阻且长,未来,只有提高用户付费比率,到达一定水平,才能实现盈亏平衡,单独的营收无法说明问题。

  openai与微软“抢食”

  商业模式跑通固然可喜,但问题也随之而来。曾经的“隐忧”直接被搬到了台前,那就是与微软之间微妙的关系。

  需要明确的前提是,无论openai与微软度过了多么甜蜜的“蜜月期”,这都是两个独立运营的机构和公司,虽然相较于收购或投资的关系二者的合作更为特殊,甚至纳德拉不惜力排众议,关停部分业务为openai建设智算中心,但一旦openai开始独立商业化,就意味着二者要分同一块蛋糕,也就避免不了战争和厮杀。

  而与直面竞争不同的是,openai与微软,关系更为紧密,也更为复杂。

  2019年,openai从非营利性过渡到混合模式,其中一个名为openai lp负责开放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产品商业化。同年,微软在该伙伴关系中投入10亿美元,通过其microsoft azure ai超级计算技术,作为训练gpt模型的基础架构。而在2022年,这种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,微软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。

  (openai 成立的营利性主体 openai lp)

  据一位了解双方合作条款的人士称,在openai偿还其第一批投资者后,微软将获得75%的利润,直到其主要投资得到偿还,之后将获得49%的利润,直到达到理论上限。同时,据知情人士向外媒爆料,从2025年左右开始,每年将利润分享的上限提高20%,而不是给利润分享设置硬性上限--基本上是他们的投资回报。据了解该交易的投资者说,微软可以有效地拥有该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。

  今年3月至今,光锥智能也向不少企业了解到,想要使用chatgpt的能力,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:一是直接调用openai的api接口,按token使用数量向openai付费;二是在azure上,基于公有云算力使用openai的服务,相较于前者,azure的服务更加安全,价格平齐的情况下,配套设施也更为完善,这也是微软云的销售人员一直强调的“差异性”。

  但通过调查来看,即便如此,仍然有一大部分企业选择直接调取api服务,原因之一在于简单方便,按需付费的模式对于个人开发者和中小型企业来说更为经济划算,更重要的是,调用api和采买云服务的逻辑完全不同,前者开发者自己就能决定,而后者则需要向上审批汇报并考虑与业务的结合。

  正如前文所说,在外界眼中,双方是互补的,微软向openai提供资金、资源和凯发k8国际首页的技术支持,而openai则助力微软一跃再次成为最顶尖的科技巨头,但这样的局面,随着2023年openai的逐步商业化,也发生了改变。

  今年六月,根据《the information》,微软的一份内部文件指示azure的销售人员告诉客户微软能比openai提供更多的服务;而openai则在通过延迟授予微软产品api访问权限、暂缓提供最新模型等方式,进行防御。这是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双方之间出现的细微裂痕。

  当投入到残酷的市场化竞争中,双方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,一段销售话术证明不了什么,背后的战略才能真正说明问题。

  比如今年3月份,openai在抢先与snap和instacart等公司签约后,微软云服务间隔了一周才公布了chatgpt功能的预览;gpt-4语言模型发布后,同样是duolingo和stripe等公司已经直接向openai付费之后,微软的云服务才获得了gpt-4的接入权。

  技术掌握在openai手里,它必须对微软共享,但共享的时间、节点以及程度,却没有具体的说明和规定,openai欲利用这种“时间差”,来抢夺一部分标杆客户。

  不客气地说,openai如何处理好与微软之间的关系,双方划定界限、制定标准、找寻合作方式和平衡点,一旦处理不慎,很有可能会是双方共同的危机。

  不过,商业世界里,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,在利益面前,聪明如altman和纳德拉一般的“鬼才”,人们更期待他们如何再创奇迹,而非落入“撕逼”的俗套里。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