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百年孤独的半导体大厂-k8体育

探索

穿越百年孤独的半导体大厂

作者:k8体育-凯发k8国际首页 来源:娱乐 2024-07-17 01:53:28 我要评论(0)

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中,许多公司经历了合并、收购、重组等变革,因此一些历史悠久的公司可能已经不再独立存在,而是成为了其他大公司的一部分。同时,新的半导体公司也在不断涌现,它们可能在未来成为行业的领军者

  半导体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,许多公司经历了合并、孤独收购、半导体大厂重组等变革,百年因此一些历史悠久的孤独公司可能已经不再独立存在,而是半导体大厂成为了其他大公司的一部分。同时,百年新的孤独半导体公司也在不断涌现,它们可能在未来成为行业的半导体大厂领军者。

  01

穿越百年孤独的半导体大厂

  从制表机到举世闻名的百年大厂:“人才”ibm

穿越百年孤独的半导体大厂

  ibm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计算机发展前的几十年。有人说,孤独从19世纪到20世纪,半导体大厂再到21世纪,百年ibm的孤独存在,让惠普、半导体大厂微软、苹果看起来更像是it世界的“子辈”;facebook、google和 twitter/x 更像是“孙辈”。穿越了一个世纪,ibm的历史上有一些精彩的节点。

穿越百年孤独的半导体大厂

  1911年金融家佛林特合并三家公司成立了ctr,主营天平、磅秤、计时钟和制表机的生产与销售。三家公司都有较高技术含量,创始人当时都可以说是科学家,且人数比较多,并购后财务与营收增长都不理想,负债累累,濒临破产。

  佛林特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,正好托马斯·沃森被ncr扫地出门。ncr于1884年成立,至今仍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,2021年营收70亿美元,其创始人号称“现代销售之父”,对沃森影响深远。沃森在ncr工作18年,从基层销售做到ncr二号人物,业绩一贯优秀且在业界名声鹊起。帕特森觉得沃森在销售团队影响力太大,风头盖过了自己,故以5万美元的代价找了个借口让沃森走人。

  从刚进去被人排挤,到1924年把公司更名为ibm,直至1956年离开人世,沃森一直服务于ibm。在职期间,公司从营收300万美元、员工1300多人,增长到9亿美元(与2016年210亿美元相当)、员工56000多人,无数荣耀加身,完成从打工者到老板的逆袭,把ibm变成“家长式管理的家族企业”,沃森创造了一个奇迹。

  转折点是pc。1981年进军pc后,ibm在2c和2b同时出击。在华为推出手机之前,世界500强中很少有同时能b端和c端两个市场做到*的企业。1983年ibm在个人电脑市占率高达80%,根本原因是ibm的资源和品牌实力远非竞争对手如苹果之所及,而不是自身对c端市场的理解及建构在此基础上的产品研发与运营模式,ibm在80386及os/2等一连串的失误,就是上述观点之明证。换句话讲,ibm在个人电脑上的短暂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,当偶然性遇到开放标准后,ibm随即就在个人电脑市场快速走上了下坡路。

  为了突破种种,ibm一直坚持人才内部提拔,几乎所有高管都内部提拔。

  老沃森是一个典型的家长式领导,靠人治管理ibm,重视销售和研发等能给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效益的人才。在管理上老沃森非常自信,不重视人力、财务和工业工程方面的干部。小沃森虽建立了“业务 职能”的组织架构,并建立了学院以培养人才,但由于职能线的高级领导多源自业务线,等他们轮岗到职能线做高管之时,底层“三观一论”(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和方法论)已基本定型,管理特别是组织管理的分水岭不是术而是道,而道与“三观一论”密切相关,靠干部在实践中“悟”和上司的“践”。

  管理理论滞后,没有发育出ibm这样巨型复杂组织当如何管的先进理论。这里有一个证据,ibm董事会决定换帅时,内部固然找不出合适的接替人,甄选委员会很长时间放眼全美都找不到合适人选——包括ge韦尔奇在内,董事会都不是特别有信心。

  ibm在1991年到1993年连续三年巨额亏损,是市场让ibm在还之前在管理上所欠下的帐。代价实在太大,如果没有之后雄才大略的郭士纳,ibm早就消失在尘土中了。

  02

  兼并整合,换来英飞凌

 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(siemens ag)创立于1847年,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*企业。由维尔纳·冯·西门子(werner von siemens)和约翰·格奥尔格·哈尔斯克(johann georg halske)在柏林成立的西门子和哈尔斯克电报建设公司,主要生产由西门子发明的指针式电报机。

  20世纪50年代,随着战争的结束,西门子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开设了新基地,计算机和半导体设备也开始于此阶段。此外,该公司还生产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等电子设备。

  1966年,最初成立的siemens & halske和西门子-舒克特siemens-schuckertwerke(ssw,成立于1903年)以及siemens-reiniger-werke(srw,成立于1932年)合并成立了siemens ag,也就是现在的西门子股份公司。

  1969年,西门子还为半导体业务建立了专门的事业部,但在1979年amd买下了西门子在美国分部的股份。

  1999年,西门子的半导体业务被分拆。4月1日,英飞凌科技(infineon technologies)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成立。随着公司的独立,该公司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吸引西门子以外的新客户。

  公司成立的*年,就生产并供应芯片卡(包括不限于手机sim卡、支付卡、安全芯片以及护照、身份证和其他官方文件的芯片)。虽然是独立运营的*年,但英飞凌*财年就实现7000万美元的利润。公司成立第二年,2000年便成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,成为欧洲*的半导体公司之一。

  2000年,英飞凌开始专注于移动通信、互联网接入、电子银行、电子和移动商务以及创新的安全和身份验证系统。在同一时期,公司还推出了*个蓝牙芯片组。

  2004年,英飞凌以8000万欧元现金(1亿美元)收购了中国台湾集成电路设计公司admtek inc(上元科技),这也是该公司首次收购亚洲半导体公司的控股权。新公司在新竹设立,专注于宽带客户终端设备(cpe)集成电路的开发。

  2016年8月上任的英飞凌科技ceo莱因哈德·普洛斯(reinhard ploss)一直试图成为一名行业整合者。

  2015年1月,英飞凌完成对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 (international rectifier) 的收购。该并购为英飞凌增加了更多电源管理系统技术,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功率半导体方面的优势,并整合了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(即氮化镓)领域的先进技术。

  2016年10月,英飞凌科技收购了荷兰mems 设计公司innoluce ,用于补充其为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市场的*优势。innoluce由飞利浦分拆而来,主要销售基于谐振mems反射镜和相关信号处理集成电路的固态激光扫描模块。

  2017年英飞凌科技曾经试图收购美国cree公司的半导体部门,但是cree最后表示无法满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要求,此项并购也随之流产。

  2018年2月,英飞凌科技还收购了merus audio公司,进一步巩固英飞凌科技在人机交互(hmi)领域的技术专长。

  目前,英飞凌拥有了相对全面的产品线。

  03

  交杂兴衰的“百年老店”东芝:豪赌失败

  结果不都是尽人意的。英飞凌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,把东芝视为最强有力的对手,然而2021年,据日媒报道称,东芝正考虑按主要业务将公司分割成基础设施、器件及半导体存储器三部分,而后重组为三家企业。对于一家大型日本公司来说,拆分为几家上市公司这还是*次。媒体对此评论称,“拆分东芝意味着日本大型工业集团的时代结束了”。

  2023年12月20日,拥有148年历史的日本制造企业东芝集团正式退市,结束其自1949年以来的74年上市历程。

  回顾东芝的开始,1875年,一位名叫田中久重的发明家,在东京创立了一家工业制造所,专门生产电信设备和电灯泡。这是日本历史上*家电信设备公司,也是东芝的雏形。1882年,田中久重的继承人田中大吉将其改名为田中制造所,并在1904年正式成立了芝浦制作所株式会社。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重型机电制造,逐渐成长为日本工业界的领军企业。

  东芝发明了许多个日本*:*个白炽灯,*台电风扇、水轮发电机、电动冰箱与洗衣机、晶体管电视等等。其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全球*台笔记本电脑t1100,这一产品奠定了日后笔记本电脑的标准形态,也造就了东芝此后近十年的pc霸主地位。在中国市场,消费者最熟悉的东芝产品也是家电与电脑产品。

  *时期的东芝,不仅雄踞家电领域,还涉足了半导体、医疗器械以及核电能源、基建领域,是日本制造业巨头之一。

  东芝还曾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闪存研发技术的公司。1984年东芝就研发出闪存技术,却因公司领导层在半导体业务上决策失误,过于重视当时成熟且盈利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业务,因而未能尽早布局闪存业务,一再错失市场良机后,最终在半导体领域被美韩竞争对手超越。

  2023年12月8日东芝就与罗姆公司联合宣布了投资总额为3883亿日元的功率半导体扩产计划。报道称,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向两家公司提供最多约1300亿日元(约合65亿元人民币)的补贴。

  功率半导体作为提高电子设备节能性能的元件被广泛使用。随着全球脱碳趋势的加速,预计到2035年,该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.4万亿日元,相较于2022年将增长五倍。然而,日本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。东芝将扩建位于石川县能美市的工厂,以加强目前主流的硅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生产。预计将于2025年3月开始供应。

  功率半导体,会给这位百年老店带来逆袭吗?我们拭目以待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美《通胀削减法》世贸争端案答记者问

  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美《通胀削减法》世贸争端案答记者问

    2024-07-17 00:37

  • 首部国产文生视频动画开播 长ai电影时代加速到来

    2024-07-17 00:08

  • 福州市鼓楼区:春日盛会

    2024-07-16 23:20

  • 理想汽车首次实现年度盈利,短期内不考虑20万元以下市场

    2024-07-16 23:08

网友点评
网站地图